這個標題是不是下的很模糊?咖啡豆原物料上漲已經到了臨界點,國際大廠的存貨已經到了要調節成本的時刻,今年第二季勢必反應物價,將會再一波引起咖啡市場騷動。
先前提過咖啡上漲的原因,除天然氣候影響,新興國家如巴西、中國大量內需,日前又蒐集到一個訊息,許多非洲農民幾十年來栽種咖啡,因為產地收購的賤價,一直無法改善他們的經濟生活,使得一些農民不再照顧咖啡樹,也成為供需不平衡的原因之ㄧ。
兩年前內人娘家的烏龍茶園,一方面年輕人都出走到都市不願耕種,一方面茶樹已經老化生長不出高經濟價值的茶葉,過去台灣聲名大噪的烏龍茶山頭,現在都已移轉到較新的山頭。
為什麼?再一次提到台灣的茶山耕作面積,如果比起非洲、中南美洲的咖啡栽種面積,都是小巫見大巫,因此都無法作休耕讓土地休養生息,除了土壤敗壞,樹種也老化,咖啡跟烏龍茶有相近的生長條件,我想採收30年也足夠了。而新興產區的雲南咖啡,根本無法供應國際所需,中國也勢必侵蝕掉一部份原本國際市場上的咖啡供應生態,就巴西而言,2010年內需擴大17%,這樣下來新興產區來不及平衡供應咖啡新興國家,舊有的產區又生產萎縮。台灣市場瀰漫著低氣壓,生豆進口漲價卻不敢完全反映末端售價,咖啡的明天在哪裡!?
寫到這裡,也要奉勸台灣咖啡的栽重者,不要30年後才發現重蹈覆輒,經驗告訴我們,只會栽種生產,是生有時收成有時,如果沒有計畫生產,沒有延續生命,下一代將呈接不到價值,再多理想都是虛空。